查看原文
其他

朗读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6课《方帽子店》

点上方↑朗读课文可关注

关注方法 ☜

 总目录  


滑动查看教材


3.26方帽子店

 这家帽子店从来没有做过别的帽子。

 他们的橱窗里都是方帽子。第一顶是方的,第二顶是方的,第三顶还是方的.....

 问他们为什么只做方帽子,他们总是这样回答:“我们从来都是做方帽子,方帽子才是好帽子,不能改的。”

 做帽子的人做方帽子,买帽子的人买方帽子。我们常常可以看见戴着方帽子的人在马路上走着。他们圆圆的脑袋藏在方帽子里,紧的地方太紧,宽的地方太宽,冬天戴着不太暖,夏天戴着却热得满头汗。舒服吗?真不舒服!

 小孩子们觉得方帽子又奇怪又不舒服,他们想,圆圆的头为什么戴方帽子呢?圆的不行吗?

 大人们总是这样回答:“因为一直以来都是这样的。”

 小孩子们可不喜欢戴方方的帽子,他们喜欢用纸做出圆的、尖的、香蕉形的帽子,戴在头上,又舒服又漂亮。

 “假如我们用布做成真的帽子.....”一个小孩子说。

 “那戴在头上就更舒服了。”另一个小孩子接着说。

 他们设法找到一些布,试着做了几顶圆帽子,像碗一样扣在头上,很舒服。

 街上人山人海。在密密麻麻的方帽子中,忽然出现了几顶圆帽子,方帽子店的主人大吃一惊。最让他吃惊的是,自己的儿子也戴了一顶圆帽子!

 “快快把它丢掉!”方帽子店的主人抓起圆帽子,丢在地上。

 “我要!我要!”儿子嚷嚷着。

 “不懂事的孩子!好好的方帽子不戴,要戴回帽子!”

 儿子不理他,拾起圆帽子戴在头上,一溜烟似的跑了。

 孩子们慢慢地长大了,想出了许多帽子的式样,圆的、香蕉形的、圆筒形的....夏天戴宽边的香蕉形的草帽,冬天戴圆筒形的呢绒帽,春天和秋天戴碗形的布帽。

 后来,方帽子店对面,又开了一家帽子店,橱窗里放着各式各样的帽子,却没有一顶是方的。方帽子店里摆放着方方正正的帽子,却没有一顶是圆的,玻璃橱窗里还贴了一张广告:“专卖从不改变的方的好帽子。”对面的新帽子店里也贴了一张广告:“专卖各式各样的舒服的好帽子。”

 顾客们在方帽子店门前站一会儿,又到新帽子店门前站一会儿,不知道买哪一种好。他们在两家的橱窗前看了好久,最后还是进了新帽子店。

 路上的行人已经变了样子,夏天戴着宽边的香蕉形的草帽,冬天戴着圆筒形的呢绒帽.....

 方帽子店的主人气得几乎昏过去!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世界一天天在改变,那些不舒服的方帽子,慢慢地成为古董。

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作者施雁冰,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教学参考

《方帽子店》解读

  【题析:这是一个不曾在读者生活中遇到过的奇特的帽子店,奇特之处在于帽子是方的,这与读者生活经验不符(典型的帽子都是圆的)。显然,这个店铺的真实性存疑,仅存在于文本世界中。此外,在《方帽子店》的文学创作中,功能促进因素选用的是二元对立的概念(事物)之间的对立关系——圆与方。显然圆与方这两种形态的帽子所触发的事件将是该文本世界的主题】  这家帽子店从来没有做过别的帽子。  【题析:“这家”将读者引入了新开辟的文本空间,“这”意味着事物离说话者和听话者都较近。这种代入,可以让读者获得一种现实感,是读者谋求文本世界“真”的手段。待判断为真的便是“从来没有做过别的帽子(标题压制下,可知这家店只做方帽子)”。此处还运用了一个转喻,“这家帽子店”转指方帽子店的主人】  他们的橱窗里都是方帽子。第一顶是方的,第二顶是方的,第三顶还是方的……  【语篇:方帽子店是文本世界中的事物,此外还增添了橱窗和各种方帽子,店铺具有橱窗,这是符合现实的,但只有方形的帽子,则需要更多理由才能说服读者】  问他们为什么只做方帽子,他们总是这样回答:“我们从来都是做方帽子,方帽子才是好帽子,不能改的。”  【语篇:“他们总是回答”触发了一个认知亚空间,这个亚空间是“他们”(方帽子店的主人)创建的,在文本世界中的其他人对这个观点可以持怀疑态度(半透明),如果完全局限在“他们”中,即得不到众人的认可,这就是一种保守的、将被社会淘汰的观点。呈现了这个观点后,读者可以认可只出售方形帽子的现象了(虽然这很荒谬,但是勾起了读者的兴趣)】  做帽子的人做方帽子,买帽子的人买方帽子。我们常常可以看见戴着方帽子的人在马路上走着。他们圆圆的脑袋藏在方帽子里,紧的地方太紧,宽的地方太宽,冬天戴着不太暖,夏天戴着却热得满头汗。舒服吗?真不舒服!  【语篇:“做帽子的人做方帽子,买帽子的人买方帽子”这个观点是叙述者的认知亚世界。这句话隐含了一个条件,那就是在这个文本世界中,“做帽子的人”只存在于方帽子店,在整个文本世界中只有这一个帽子店,因为只有这样,读者才能确定这个观点为“真(在文本世界中)”。后面用“我们”来暗示读者在文本世界中只能见到戴方帽子的人。读者对方帽子的怀疑来自了解人的头部是圆形的这一具身认知和经验,一个方形的帽子戴到圆形的头部,肯定会导致多种状态,首先是松紧的问题(因为形态不匹配),其次是没有调节热量的功能,冬天不暖(有宽松的地方,漏风),夏天太热(贴太紧热量不能散发)。这些体会,借由戴帽子的人生成感知亚世界,综合的感触是:真不舒服!】  小孩子们觉得方帽子又奇怪又不舒服,他们想,圆圆的头为什么戴方帽子呢?圆的不行吗?  大人们总是这样回答:“因为一直以来都是这样的。”  【语篇:戴帽子人的感知与做帽子人认知产生了严重冲突,形成了文本世界新的促进元素,人们对做帽子人的认知是“真”是“假”的判断会导致不同的态度和行为。此处将戴帽子的人按年龄分为两类:小孩和大人们,然后对比了他们的认知亚世界,小孩产生了质疑(假),而大人们则遵循了传统(真)】  小孩子们可不喜欢戴方方的帽子,他们喜欢用纸做出圆的、尖的、香蕉形的帽子,戴在头上,又舒服又漂亮。“假如我们用布做成真的帽子……”  一个小孩子说。“那戴在头上就更舒服了。”另一个小孩子接着说。  他们设法找到一些布,试着做了几顶圆帽子,像碗一样扣在头上,很舒服。  【语篇:认知冲突导致了故事的发展,孩子们用纸制作多种形状的帽子(游戏)一事成为新的促进元素,导致了在文本世界中出现了真正的不同形状的帽子,而新的帽子,改变了不舒服的感受】  街上人山人海。在密密麻麻的方帽子中,忽然出现了几顶圆帽子,方帽子店的主人大吃一惊。最让他吃惊的是,自己的儿子也戴了一顶圆帽子!“快快把它丢掉!”方帽子店的主人抓起圆帽子,丟在地上。“我要!我要!”儿子嚷嚷着。“不懂事的孩子!好好的方帽子不戴,要戴圆帽子!”  儿子不理他,拾起圆帽子戴在头上,一溜烟似的跑了。  【语篇:这段叙述表现了方帽子店主人的固执,增加了一个功能人物“儿子”,而“儿子”是前面“孩子们”中的一个。以父子之间的冲突为典型凸显了旧(保守)和新(改革)观点的冲突】  孩子们慢慢地长大了,想出了许多帽子的式样,圆的、香蕉形的、圆筒形的……夏天戴宽边的香蕉形的草帽,冬天戴圆筒形的呢绒帽,春天和秋天戴碗形的布帽。  后来,方帽子店对面,又开了一家帽子店,橱窗里放着各式各样的帽子,却没有一顶是方的。方帽子店里摆放着方方正正的帽子,却没有一顶是圆的,玻璃橱窗里还贴了一张广告:“专卖从不改变的方的好帽子。”对面的新帽子店里也贴了一张广告:“专卖各式各样的舒服的好帽子。”  【语篇:文本世界的时间参数改变,于是出现了新的帽子店,打破了方帽子店的垄断,至于新店的主人,显然和那些“孩子们”有关,甚至可以包括方帽子店主人的儿子。第一段中,不仅添加了不同形状的帽子,而且在不同的季节,帽子的材质也有所变化。第二段中,两个帽子店的对立达到了高潮,不仅店铺面对面,商品绝不相同,而且广告也针锋相对。注意,方帽子店的广告中,凸显的是“好帽子”,这是从制帽人的角度出发的,而新帽子店的广告凸显的是“舒服”,这是站在用户的角度来考虑的,自然,招揽顾客的效果就大不一样了】  顾客们在方帽子店门前站一会儿,又到新帽子店门前站一会儿,不知道买哪一种好。他们在两家的橱窗前看了好久,最后还是进了新帽子店。  【语篇:这是在现实中很常见的场景,此时,广告词往往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显然,新店的以顾客为本的思想占了上风】  路上的行人已经变了样子,夏天戴着宽边的香蕉形的草帽,冬天戴着圆筒形的呢绒帽……  方帽子店的主人气得几乎昏过去!  【语篇:整个文本世界全都受到了影响,说明顾客已经可以按照自己的舒适程度选择商品,而不是按照传统。此处有一段重复,相似的内容让读者可以和新帽子店建立联系,正是他们带来了全社会的改变】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世界一天天在改变,那些不舒服的方帽子,慢慢地成为古董。  【语篇:总结,充满隐喻,以人为本的思想充溢其中。时间的变迁必然带来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改变。尤其是文化,是为了适应当时的社会环境而存在,随着历史的发展必然会变化,有些甚至消失。如何对待已经失去语境条件的传统文化,正是这篇课文想表达的深层次的观点。此处的“古董”已非原意,在整篇语义的压制下,指的是不合时代潮流、思想固执的人。“世界”在课文中本意指文本世界,但读者可以以此为“真”移植到对现实世界的社会批评中】  小结:但课文中本身的二元论思维存在很大的弊病(误导性),传统文化在某些时候,经过一定的改造(例如技术的发展、材质的创新、新旧的结合等),也是可以焕然一新的。教学参考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认识“蕉、叩”等4个生字。2.默读课文,说说故事中的哪部分是你最意想不到的,再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部分。3.懂得世界一天天在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应该随着改变的道理。教学重点:懂得世界一天天在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应该随着改变的道理。教学准备:教师:搜集图片,制作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2.启发谈话:同学们,我们现在戴的帽子各种各样,可是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都是圆帽子。非常奇怪的是,从前有一家帽子店只做方帽子,从来没有做过别的帽子。这是怎么回事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26课《方帽子店》。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这个问题的答案就藏在课文里,请你打开课本,结合注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2.检查生字词:香蕉形、扣子、人山人海、密密麻麻、一溜烟、圆筒形、橱窗、古董3.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事?这篇课文讲了从前有一家帽子店只做(   ),从来没有做过(   ),方帽子戴着又(   )又()。小孩子们不喜欢(   ),他们喜欢(   ),戴着又(   )又(   )。后来,方帽子店对面又开了一家卖(    )的帽子的商店,顾客们最后都进了(    )。那些不舒服的(    ),慢慢地成为(      )。【设计意图:因三年级学生的概括能力还不是很高,所以利用填空法可以降低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难度,让孩子们有法可循,降低学习的难度。】三、再读课文,感悟理解1.出示自学提示一:自由读课文1—6自然段,想一想:(1)这家帽子店为什么只做方帽子,从来没有做过别的帽子?用直线画出相关的语句。(2)人们戴着方帽子舒服吗?为什么还要戴呢?用曲线画出相关的语句。2.汇报交流。出示相关句子:(1)我们从来都是做方帽子,方帽子才是好帽子,不能改的。(2)它们圆圆的脑袋藏在方帽子里,紧的地方太紧,宽的地方太宽,冬天戴着不太暖,夏天戴着却热得满头汗。舒服吗?真不舒服!大人们总是这样回答:“因为一直以来都是这样的。”抓住关键词来理解课文内“从来”“真不舒服”“一直”等词进行理解人们的思想保守、不愿改变。【设计意图:一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往往是通过各段落中的重点词句来体现的,抓住了反映课文内容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课文,就能达到启发学生思考,发展学生思维,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四、深入体验、深入理解1.出示自学提示二: 小组合作学习7—10自然段,想一想:小孩子们喜欢戴方帽子吗?他们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2.汇报交流。出示相关句子:小孩子们可不喜欢戴方方的帽子,他们喜欢用纸做出圆的、尖的、香蕉形的帽子,戴在头上,又舒服又漂亮。“假如我们用布做成真的帽子……”“那戴在头上就更舒服了。”他们设法找到一些布,试着做了几顶圆帽子,像碗一样扣在头上,很舒服。孩子们慢慢地长大了,想出了许多帽子的式样,圆的、香蕉形的、圆筒形的……(1)学生读相关句子,通过重点读“可不喜欢”、“喜欢”“又舒服又漂亮”“假如”等词语来理解孩子们不愿默守陈规,喜欢创新。(2)说一说,除了圆的、香蕉形的、圆筒形的帽子,你还能想出什么式样的帽子?3. 出示自学提示三:自由读课文17—20自然段,想一想:后来的人们还喜欢方帽子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4.默读课文,说说故事中的哪部分是你最意想不到的,再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部分。【设计意图:复述,是在积累词语,也是在练习运用词语,是提高识字能力的有效方法。】5.读了这一篇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世界一天天在改变,我们的思想观念也应该跟着转变。五、课后作业:如果让你设计一种帽子,你会设计什么样的帽子呢?板书设计:              方帽子店方帽子   又奇怪又不舒服圆帽子(其他式样)  又漂亮又舒服


点击此处查看

1~9年级语文(全册)课文朗读

点点“分享”,给我充点儿电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